《太公阴谋》是先秦时期典籍,托名姜尚所著,原书已佚,部分内容散见于其他古籍中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文及释文: (一)、武王问治乱之要:
原文:武王问太公曰︰“愿闻治乱之要。”太公曰︰“其本在吏。”武王曰︰“吏者治也,所以为治,其乱者何?”太公曰︰“故吏重罪有十。”武王问吏之重罪,太公曰︰“一,吏苛刻;二,吏不平;三,吏贪汗;四,吏以威力迫胁于民;五,吏与史合奸;六,吏与人无情;七,吏作盗贼,使人为耳目;八,吏贼,买卖贵于民;九,吏增易于民;十,吏振惧于民。夫治者有三罪,则国乱而民愁,尽有之,则民流亡,而君失其国。”武王曰︰“民亦有罪乎?”太公曰︰“民有十大于此,除者则国治而民安。”武王曰︰“十大何如?”太公曰︰“民胜吏厚大臣,一大也;民宗强,侵陵群下,二大也;民甚富,侵国家,三大也;民尊亲其君,天下归慕,四大也;众暴寡,五大也;民有百里之誉,千里之交,六大也;民以吏威为权,七大也;恩行于吏,八大也;民服信,以少为多,夺人田宅,赘人妻子,九大也;民之基业畜产为人所苦,十大也。所谓一家害一里,一里害诸侯,诸侯害天下。”武王曰︰“绝吏之罪,塞民之大,柰何?”太公曰︰“察民之暴吏,明其赏,审其诛,则吏不敢犯罪,民不敢大也。”武王曰︰“是民吏相同,上下不和,而结其雠。”太公曰︰“为君守成,为吏守职,为民守事,如此各居其道则国治,国治则都治,都治则里治,里治则家治,家治则善恶分明,善恶分明则国无事,国无事则吏民外不怀怨,内不徼事。” 释文:武王问太公说:“我想了解国家治乱的关键。”太公回答说:“关键在于官吏。”武王又问:“官吏是负责治理国家的,为什么他们会导致国家混乱呢?”太公说:“官吏有十种重大罪行。”武王问是哪十种重罪,太公说:“一是官吏苛刻;二是处事不公;三是贪污腐败;四是以权势欺压百姓;五是与下属勾结为奸;六是对百姓冷漠无情;七是自己为盗贼,让他人为其通风报信;八是盘剥百姓,买卖中让百姓吃亏;九是随意变更政令困扰百姓;十是恐吓百姓。官吏若犯有其中三种罪行,国家就会混乱,百姓就会愁苦,若十种罪行全犯,百姓就会流亡,君主就会失去国家。”武王问:“百姓也有罪过吗?”太公说:“百姓有比这更严重的十种罪过,若能消除,国家就能太平,百姓就能安宁。”武王问:“哪十种大罪呢?”太公说:“一是百姓欺凌官吏、亲附大臣;二是宗族势力强大,欺压弱小;三是百姓过于富有,侵犯国家利益;四是百姓尊重爱戴君主,天下人都归附仰慕(此为正,与前几种'大’不同,是国家安定之象);五是以多欺少;六是百姓有广泛声誉和众多远交;七是百姓借助官吏的权威为非作歹;八是百姓对官吏施以小恩小惠(以图私利);九是百姓倚仗势力,以少占多,抢夺他人田宅,强占他人妻子;十是百姓的产业牲畜受到他人侵害。这就是所谓一家危害一里,一里危害诸侯,诸侯危害天下。”武王问:“如何杜绝官吏的罪行,消除百姓的大罪呢?”太公说:“查处残暴的官吏,明确奖赏,慎重处罚,这样官吏就不敢犯罪,百姓也不敢犯大罪了。”武王说:“这样会出现百姓与官吏相互对立,上下不和,结下仇怨的情况。”太公说:“君主守住基业,官吏尽守职责,百姓做好事务,各自遵循正道,国家就能治理好。国家治理好了,都城就能治理好,都城治理好了,乡里就能治理好,乡里治理好了,家庭就能治理好,家庭治理好则善恶分明,善恶分明则国家太平无事,国家无事,官吏和百姓就不会在外心怀怨恨,在内寻衅滋事。”
(二)、 贤君治国之法:
原文:武王问太公曰:“贤君治国教民,其法何如?”太公对曰:“贤君治国,不以私害公:赏不加于无功,罚不加于无罪,法不废于仇雠、不避于所爱;不因怒以诛,不因喜以赏;不高台深池以役下,不雕文刻画以害农,不极耳目之欲以乱政,是贤君之治国也。” 释文:周武王问姜太公:“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、教化百姓,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呢?”姜太公回答说:“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,不会因私利损害公义:奖赏不会给予没有功劳的人,惩罚不会施加于没有罪过的人;法律不会因为是仇敌就废弃,也不会因为是亲信就回避;不会因为一时愤怒就诛杀人,也不会因为一时高兴就滥行赏赐;不修筑高台深池来役使百姓,不追求雕琢纹饰而妨害农事,不穷尽耳目享受的欲望来扰乱朝政,这就是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啊。”
(三)、王国富民:
原文:文王问于吕望曰:“为天下若何?”对曰:“王国富民,霸国富士;仅存之国,富大夫;亡道之国,富仓府;是谓上溢而下漏。” 释文:周文王问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,姜子牙说:“要称王的国家使老百姓富裕,要称霸的国家使士富裕,勉强维持生存的国家使高官贵族富裕,即将灭亡的国家只要使国库富足,这叫做上面漫出来而下面漏得精光。”
诚挚地感谢大家阅读和欣赏!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旗开网-旗开网官网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-正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